随着新药典发布与2025中药饮片集采联采临近,近期全网都是中成药制药及饮片企业寻找GAP种植基地、趁鲜加工企业的信息。不少朋友来电咨询寻求解读,今天我特此撰写本篇文章,作为统一回复。
一、企业争抢合作的核心原因:降本、合规、稳质量
终端生产企业集中寻求产地GAP种植基地与趁鲜加工单位以求合作,本质是通过分工协作降低自身生产压力、规避监管风险,同时提升效率、保障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稳定性,具体可拆解为三个关键逻辑:
1. 转移前端成本与复杂度,聚焦核心环节
中药材种植、采挖、初加工(清洗、切制、烘干等)工序繁杂、耗人力物力。制药企业与GAP基地、趁鲜加工企业合作后,饮片厂无需采购原药材,可直接买“半成品初加工片”——省去前期高额投入,只需专注后续精选、包装等核心环节,生产周期能缩短50%以上。
这里要特别区分“现在与过去的不同”:过去企业从集贸市场采购初加工片,本质是“套购小作坊产品”,属于违规操作、暗藏风险;如今采购的是经认证、有资质的GAP基地及趁鲜加工企业产品,完全合规。
2. 规避监管合规风险,转移合规压力
药监部门对饮片企业初加工流程要求极严,而GAP基地、合规趁鲜加工企业已完成前端标准化处理。双方合作后,饮片企业相当于将“初加工合规压力”转移给上游合作方,无需再担心初加工环节的检查问题,彻底摆脱过去的合规隐患。
3. 保障产品质量稳定,从源头控风险
• GAP基地:遵循规范化种植标准,能从源头控制药材的农药残留、有效成分含量等关键指标。并且,饮片企业与产地GAP种植基地合作,在集采联采招投标方面亦可以因此获得加分项;
• 趁鲜切制:标准化加工流程,可避免不同批次药材因加工差异导致的质量波动,为后续生产合格饮片筑牢基础。
换个直白角度:不合作则需要饮片企业自主完成全流程,合作后依托对方完成前期工作——不仅能减少种植管理、设备采购、人力配置等高额前端成本,降低资金占用,还能通过“半成品采购”进一步压缩开支,真正“又省钱又高效”。
二、有资质≠一路绿灯:合作需明确三大核心条款
即便GAP基地种植管理方面达到规范化,和趁鲜加工企业拥有了初加工资质,但是要顺利给下游企业供货,还需签署三类关键协议,明确责任与要求:
1. 质量责任条款
• GAP基地对药材源头质量负责(农残、重金属、有效成分含量需符合《中国药典》);
• 趁鲜加工企业需对加工环节负责(切制规格、干燥度、无硫熏);
• 检测不达标时,上游合作方需承担全额退货及损失赔偿。
2. 供货稳定条款
• GAP基地按下游企业合同提供供货计划,若因不可抗力(如自然灾害)导致供货不足,需按双方约定提前书面通知下游合作单位,达到合作方谅解;
• 趁鲜加工企业需对下游合作方双方共同拟定的合同保障供给,避免断供或超期供货,超期需支付给下游企业违约金。
3. 检测与溯源条款
• GAP种植基地每批次供货必须附带“质量检测报告”;
• 趁鲜加工企业提供的产品,每批次必须具备完整溯源数据(含种植地块编号、采收时间、加工批次等)。
各位药界同仁、朋友们,以上就是近一段时间以来,为什么有那么多制药企业积极寻求产地GAP种植基地和趁鲜加工单位的根本原因或目的,你明白了吗?
注:本文章由段华13956710398投稿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,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。
上一篇: 2025江苏浙贝母种子基...
下一篇: 没有了
会员评论
最近浏览排行榜
- 1 中药材六大跌价品种
- 2 白术行情继续下调,走销情...
- 3 六大低价中药材品种
- 4 白术新货上市量增多,行情...
- 5 五大产新品种分析
- 6 产区万里行之黑龙江大庆大...
- 7 白芍行情逐步下滑
发表评论
用户名:匿名 匿名回复
0/500字